2023年平凉市儿童发展规划统计监测报告
202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化对儿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推动公共政策、公共项目、公共服务向儿童事业倾斜,不断增强儿童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一、儿童发展规划监测情况
2023年,全市儿童事业发展平稳,多项指标呈稳定向好发展态势。
(一)儿童与健康
全市覆盖城乡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已实现基本全覆盖,儿童健康指数普遍提高。2023年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达标率100%;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21‰、3.45‰、4.78‰,达到死亡率分别降至3‰、5‰和6‰以下的目标;婚前医学检查率13.5%;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62.13%,同比增加7.61%;产前筛查率87%,同比提高10.28%。
(二)儿童与安全
随着儿童安全教育方面政策的不断出台与优化,全市儿童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儿童伤害死亡率逐年下降。2023年儿童伤害死亡率1/10万,同比下降6.61/10万;儿童溺水死亡率0.9/10万。
(三)儿童与教育
近年来,全市不断加强教育投入,教育资源不断优化,适龄儿童已全面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已基本实现全覆盖,高中普及水平全面提升。2023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95.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15%,小学、中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68%,高于目标95%;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数1.81万人。
(四)儿童与福利
随着全市基层儿童福利工作阵地和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儿童福利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023年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3.07万人,同比增加5.87万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21个,同比增长2.58个;集中养育孤儿保障标准1470元/人月,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1080元/人月,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救助633人。
(五)儿童与环境
全市上下坚持儿童优先原则,秉承尊重、爱护儿童的基本理念,以创设更有利于儿童全面发展的美好环境为宗旨,在儿童精神文化、生存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第一,加大违法行为惩处力度,处置网上危害儿童的违法和不良信息15.5万条。第二,提供了更多有益于儿童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公益性儿童校外活动场所持续增加,利用率和服务质量逐年提高。儿童图书出版物2.35万册,公共图书馆少儿文献16.37万册;建成38个社区少先队实践教育营地;青少年参加科普宣讲活动30万人次;未成年人参观博物馆15.85万人次,同比增加4.7万。
(六)儿童与法律保护
全市严格执行各类保护儿童的法律,加强保障儿童权益的执法工作。司法保护制度逐步完善,司法工作体系基本满足儿童身心发展需要。2023年设有未成年人检察专门机构8个,少年法庭8个,得到法律援助的未成年人181人次,有26名未成年人得到司法救助;破获了猥亵儿童案件数14起;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同期犯罪人数的比例0.02%,较2022年1.54%显著下降。
二、儿童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儿童健康状况亟须改善
儿童超重、肥胖上升趋势暂未得到有效控制,儿童超重、肥胖增长率1.16%、0.41%。学生近视率普遍高于目标值,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近视率达39.13%、77.26%、89.04%,同比36.52%、66.82%、82.26%均有所上升,近视率分别降至38%以下、60%以下、70%以下的目标仍未达到。儿童体质有待增强,2023年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比例30.02%,与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60%以上的目标有很大差距。全市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小、中学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校比例1.07%、17.47%。
(二)儿童成长环境有待优化
随着网络信息化和社会科技化的高速发展,各种不良信息对少年儿童的身心损害呈上升趋势,儿童安全问题仍需持续关注。一方面是儿童安全成长环境整治力度不够,溺水、食品安全等因素对儿童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儿童安全宣传力度还需加强,提高儿童法律保护制度普及率和全社会守护儿童成长的意识。
(三)城乡资源分配差异突出
农村地区儿童受教育程度、保健覆盖率偏低,环境资源较城市稍有欠缺,教育、娱乐等文化产品、活动场所较为匮乏。
三、儿童发展工作的建议
(一)合力攻坚提高儿童健康率
1.优先保障儿童健康。将儿童健康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儿童健康主要指标纳入政府目标和责任考核。建设统一的儿童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儿童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推进“互联网+儿童健康”服务模式。
2.完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网络,以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为重点,统筹规划和配置区域内儿童健康服务资源。建立完善以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网络。深入实施新生儿安全健康保障制度,加强新生儿规范化访视工作,依托现有机构加强新生儿保健专科建设。
(二)引领全社会群体关爱儿童
持续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拓展家庭教育工作阵地,强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促进儿童和家长共同学习成长,形成和谐亲子关系。依托公共服务阵地,广泛宣传儿童卫生保健基本知识和儿童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合作体系,推动教师家访制度化、常态化,共同加强对儿童的关爱与教育。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
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大对儿童发展事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力度,提升儿童福利水平,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缩小城乡资源差异,提高农村儿童的成长环境质量和健康保健水平。加大对农村儿童发展的投入,制定城乡资源配置政策,确保资金到位,尤其是要向基层、偏远地区倾斜。组建专为儿童服务的社会组织和工作队,健全流动儿童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寒暑假特别关爱活动,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心理、情感、行为和安全自护的指导服务。
作者:段延玲 审核:刘继军 曹军平 终审:赵润生
上一篇: 2023年平凉市妇女发展规划统计监测报告
下一篇: 新中国75年平凉市工业强市建设成效明显